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及国防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一、课程性质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二、课程目标
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厌这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目的。
三、课程要求
军事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掌握好深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中国国防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及与国家的关系
(一)国防的含义
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的对象是外敌侵略和武装颠覆
3. 国防的目的
4. 国防的手段
(二)国防与国家的关系
1. 国防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2. 国防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
3. 国家的性质和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一)扩张型。
(二)自卫型。
(三)联盟型。
(四)中立型。
三、国防的职能
(一)捍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二)维护国家统一的职能
(三)保卫国家领土的职能
(四)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能
四、国防精神
(一)爱国主义精神
(二)革命英雄主义(略)
(三)爱军尚武精神
第二节 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略)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2.古代的兵制建设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4.古代国防的兴衰
(二)中国近代国防
1.清朝后期的国防
2.民国时期的国防
(三)新中国国防
二、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重点)
(一)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状况
(二)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后盾
(三)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
(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五)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
第三节 新中国国防建设
一、国防领导体制
(一)国防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略)
(二)国防领导的组织形式(重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略讲)
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权
3.国家主席的国防领导职权
4.国务院的国防领导职权
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权
二、国防建设成就(略)
(一)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国防政策(重点)
(一)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
(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四)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五)实现国防现代化
(六)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第四节 国防法规
一、国防法规的基本含义(略讲)
(一)国防法规的概念
(二)国防法规的基本特征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开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三)国防法规的立法层次
二、国防法
三、兵役法
四、国防教育法(重点)
(一)国防教育的地位和目的
1.国防教育的地位
2.国防教育的目的
(二)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1.国防教育的方针
2.国防教育的原则
(三)国防教育的组织和保障(略)
1.国防教育的组织
2.国防教育的保障
第五节 武装力量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现役部队
1.陆军
2.海军
3.空军
4.第二炮兵
(二)预备役部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三、中国民兵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教学目标: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简要介绍)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一)古代军事思想
(二)近代军事思想
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2.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三)现代军事思想(重点讲)
1.“空中战争”理论,又称空军制胜论
2.“机械化战争”理论,又称坦克制胜论
3.“总体战”理论
4.“核武器制胜”理论
三、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略)
(一)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行动指南
(二)军事思想是研究各门具体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
(三)军事思想对其他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重点)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略讲)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重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
(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重点)
1.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
2.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人民军队的性质
2.人民军队的宗旨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重点)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五)国防建设理论(略)
1.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抵御外敌入侵
2.确立了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
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略)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略)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略讲)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产物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重点)
1.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2.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战略构想
5.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1.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2.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走精兵之路
3.军民结合与平战结合发展国防工业
4.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发展国防科技
(三)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重点)
1.确立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
2.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
3.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
4.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5.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略)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锐利思想武器
第四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重点)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分析国际战略形势,正确把握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二)大力加强军队建设,不断增强国防实力
(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点)
(四)全军部队要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重点)
(五)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重点)
(六)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七)继续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重点)
(八)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九)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十)坚持依法从严治军
(十一)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十二)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简讲)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新形势下我国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四)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全面、系统和深刻地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世界军事
教学目标: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一节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略讲)
一、世界战略格局
二、世界安全形势
三、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
第二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点)
一、我国周边概况
二、特殊地理环境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一)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历史上曾经重陆轻海
(二)我国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漫长,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三)我国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的因素复杂
三、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美国等大国与我国建立伙伴关系
(二)我国与各邻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顺利
(三)我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在逐渐降温
四、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一)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
(二)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三)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绝非易事
(四)台湾问题面临严峻挑战(重点)
五、21世纪初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轮廓
第三节 美国军事概况
一、美国武装力量及其部署 (简讲)
(一)武装力量组成
1.现役部队
2.后备役部队
3.文职人员
(二) 武装力量的部署
(三) 武装力量的特点
二、美国军事战略(重点)
(一)冷战前时期
(二)冷战时期
(三)冷战后时期
三、美国军事发展趋势(略讲)
(一)积极推进三军发展目标的实现
1.陆军
2.海军
3.空军
(二)削减核武器数量的同时,发展新一代核力量
(三)进一步强调质量建军
1.陆、海、空、天军部队编组一体化
2.作战部队小型化、一体化和多能化
3.陆军部队将全部实现数字化
4.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一体化
5.研制和发展军用高科技
第四节 俄罗斯军事概况
一、俄罗斯武装力量(略讲)
二、俄罗斯军事部署(略讲)
三、俄罗斯军事战略(重点)
(一)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1.“纯防御”战略
2.“积极防御”战略
3.“现实遏制”战略
(二)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1.保持战略核力量的威慑遏制作用
2.加强常备军事力量建设,提高实战能力
3.通过军事改革完善武装力量体系
四、俄罗斯军事发展趋势(略讲)
(一)加强质量建设、加快改革步伐
1.“去皮保核”,走精兵之路
2.“均衡”发展,完善军种结构
3.改革兵役制度
(二)加强核力量建设,使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均衡发展
(三)大力加强信息战武器研制
(四)常备部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突出建设重点
(六)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步伐将加快
(七)军队质量和整体作战能力将有大幅提高
第五节 日本军事概况
一、日本的武装力量
二、日本的新军事战略
三、日本近期军事形势(重点)
(一)日本对威胁的判断发生了重要变化。
(二)战略重点从“保卫北方”向“防御西方”转变。
(三)为干预“周边事态”日本着手制定“有事法制”。
(四)加强质量建设造就精强部队。
(五)军事演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
四、日美安全保障同盟的强化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第一节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一、军事高技术的含义
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略)
三、军事高技术的主要领域
(一)军事信息技术
(二)军用新材料技术
(三)军用新能源技术
(四)军用生物技术
(五)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六)军事航天技术
第二节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种类及性能
一、现代侦察、监视装备(略)
(一)空间侦察、监视装备兵器
1.照相侦察卫星。
2.电子侦察卫星亦称电子情报卫星。
3.导弹预警卫星。
4.海洋监视卫星。
(二)空中侦察、监视装备兵器
1.侦察机。
2.侦察直升机。
3.无人驾驶侦察机。
4.预警机。
(三)地面侦察、监视装备器材
1.无线电通信侦察。
2.雷达侦察。
3.地面传感器
(四)水面(下)侦察监视装备器材
二、隐形兵器
(一)隐形飞机
(二)隐形导弹
(三)隐形舰船
(四)隐形坦克
(五)其它隐身技术装备
三、夜视技术装备 (重点)
(一)夜视装备分类
(二)现装备夜视器材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三)夜视装备的局限性
四、军事激光技术装备(略)
(一)激光侦察探测主要装备
1.激光测距机。
2.激光雷达
3.激光全息照相
4.激光告警装置
(二)激光近炸引信
(三)激光通信
(四)激光武器
五、电子战装备(重点)
(一)电子侦察装备
(二)电子干扰装备
(三)反辐射武器系统
六、军事航天技术装备
(一)支援保障类航天器
(二)作战武器类航天器
1.反卫星卫星。
2.部分轨道轰炸机。
(三)载人航天器
1.载人宇宙飞船。
2.航天飞机。
3.空间站
七、精确制导武器(重点)
(一)精确制导技术
(二)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
1.导弹,
2.制导炸弹
3.制导炮弹
4.制导地雷
八、指挥自动化系统(略)
九、核、化学、生物武器(略)
(一)核武器
1. 核武器的分类。
2. 核武器作战性能。
(二)化学武器
(三)生物武器
十、探索中的新武器、新技术(略)
(一)定向能武器
1.激光武器。
2.微波武器。
(二)动能武器
(三)智能武器
(四)计算机病毒武器
(五)声学武器
1.次声武器。
2.高能的超声波武器。
(六)化学物质类反装备武器
1.化学致瘫剂。
2.化学致滞剂(或粘结剂)。
3.特种润滑剂。
4.油料凝结剂。
5.超级腐蚀剂。
(七)气象武器
(八)情绪控制武器
(九)光弹
(十)数字化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1.数字化。
2.数字化战场。
3.数字化装备。
4.数字化部队。
第三节 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重点)
一、高技术武装备在战斗中的运用特点;
(一)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能力,信息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作战的胜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 信息技术装备将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
2. 信息技术装备构成了日臻完善的作战“神经系统”。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软、硬杀伤相结合的电子战手段。
(二)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1. 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打击。
2. 武器装备的分布高度增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立体化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的立体作战
3. 远距离、大纵深的立体作战,使战场前后方的区别缩小、甚至趋于消失。
(三)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1. 兵力兵器的快速作战能力提高,使作战行动具有更高的速度。
2. 兵力兵器在夜间和不良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提高,可实施全天候、全时辰的连续作战。
(四)战略空袭与反空袭已构成独立的作战阶段
1. 空袭的手段和兵器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
2.战略空袭已可以摧毁对方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
(五)扩展了合同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军队指挥的影响
第四节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略)
一、如实对待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局限性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高技术武器的关系
三、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四、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的战法
第五章 高技术战争
教学目标:了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第一节 高技术战争概述(略讲)
一、高技术战争的含义
二、高技术战争的历史演变
(一)高技术战争的萌芽阶段
(二)高技术战争的初期发展阶段
(三)高技术战争的形成阶段
三、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原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军事理论的发展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理论先导
(三)国际军事斗争的需要是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催产剂”
四、高技术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战争日趋高技术化
(二)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
(三)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主宰战场
第二节 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重点)
一、战场空间更广
二、战争可控性较强
(一)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
(二)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
(三)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三、作战方式多样
(一)增加了作战选择的灵活性
(二)改变了战场形态
四、战场指挥控制更趋自动化
五、制信息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六、战争消耗巨大
(一)武器装备研制、采购、维修费用高
(二)人员的培训费增加
(三)战场消耗巨大
第三节 做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准备(略)
一、树立高技术条件下以劣胜优的信心
(一)客观分析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与局限性
1.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薄弱环节和局限性
2.不利的战场环境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影响极大
3.武器装备参差不齐,混乱与延误情况时有发生
4.高技术武器装备费用高,经济负担重
(二)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1.我们的战争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2. 我们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
3.人民战争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4.我们也有自己的“刹手锏”
二、加强高技术战争理论的研究
(一)加强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理论的研究
(二)加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三、努力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
(一)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二)加强教育训练,全面提高我军的素质
第三节 高技术战争战例
一、海湾战争(重点)
(一)危机序曲
(二)危机的爆发
(三)战争准备
(四)作战经过
二、科索沃战争(略)
(一)战争起因
(二)战争经过
(三)战争结果
三、阿富汗战争(略)
(一)准备阶段
(二)空袭阶段
(三)清剿阶段
四、伊拉克战争(重点)
(一)战争背景
(二)战前准备
(三)作战经过
|